腳踝扭傷的第一時間一定要冰敷嗎?來看不同於P.R.I.C.E的處理原則,我們今天來談P.O.L.I.C.E

       
踝關節扭傷(ankle sprain)是極為常見的運動傷害,研究指出踝關節扭傷約佔運動傷害的25%,舉凡各種跑、跳的運動都可能會導致踝關節扭傷。
        大家回想一下當扭傷發生的當下總是會有路人甲跳出來說“快冰敷!” ,這樣的場景相信大家並不陌生,只是冰敷是必要的嗎?如果現場沒冰塊呢?是不是有其他替代方式呢?我們接下來就直接來談談腳踝扭傷的處理原則,最新的P.O.L.I.C.E原則。
         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,踝關節的處理原則為保護(Protect)、休息(Rest)、冰敷(Ice)、壓迫(Compression)、抬高(Elevation)。相信大家應該不陌生,這個原則佔了運動傷害急性處理核心概念很長的時間,不過在運動傷害處理的領域中,"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",如果能更有效率的減輕踝關節扭傷造成的傷害,我們就應該來update一下我們的舊觀念。
        那P.R.I.C.E原則到底有什麼不足之處呢?   首先,並沒有真正的實證來證明P.R.I.C.E有我們想像的功效, 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(運動訓練期刊)中有一篇研究發現,缺乏實證來證明對腳踝扭傷施行P.R.I.C.E治療後會有較好的預後,甚至有些專家認為受傷後立即給予冰敷會阻礙正常的癒合進行。第二個問題是很多人把"休息"這個時期拖的太長,因為傳統上的舊思維總覺得休息室很重要的,但是因為過長的休息或缺少活動造成下肢肌力下降,肌肉的延展跟柔軟度變差,結果就會延遲傷者回到正常功能活動及日常生活的時程。 因此才有些物理治療師認為採用P.R.I.C.E治療方式可以有更好的預後,得到更快的功能恢復。接下來看P.O.L.I.C.E怎麼做。 
        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解說這六個字母的意義。

Protection
      "保護"還是關節扭傷後的第一要務,在扭傷的前幾天必須讓受傷的關節,韌帶,或肌肉好好休息,可以利用彈性繃帶纏繞固定或是穿戴足踝護具,可視受傷的嚴重度詢問你的醫師或治療師應該採用何種固定方式,讓受傷的部位不會因為過度活動而持續造成腫脹,經過幾天後可以開始在好好保護之下輕度的活動,這段時期可以使用一些輔具如腋下拐,拐杖等,來幫助行走。

Optimal Loading
      "適當的負重"絶對是 P.O.L.I.C.E 的重中之重,當你保護好受傷的關節後,幾天之後就可以開始漸進式負重和運動,開始可做被動運動,進展到主動運動,最終可做漸進式的阻力訓練來強化肌力,此外可以用站立的方式讓受傷的腳踝承重,這些漸進式的負重和活動能夠促進受傷處的癒合,而且可以避免關節和肌肉的僵硬或肌肉萎縮造成功能回復的延遲。

Ice
      "冰敷"可以引起受傷部位的血管收縮,幫助受傷肌肉或關節消腫,冰敷也可以減緩急性期的疼痛。至於冰敷要在什麼時候冰?每次要冰多久?根據多數的文獻大多建議受傷後48到72小時內可用冰敷治療,甚至也有文獻認為受傷後6小時內可冰敷,接下來若沒有腫脹就可以不用再敷了,因為過多的冰敷可能會影響組織的癒合,而每次冰敷的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,以免造成凍傷。總而言之,冰敷是為了消腫止痛,若腫脹已經不嚴重就可以開始用熱敷治療,以促進受傷組織的癒合。

 Compression

”壓迫“是指在受傷處施加壓力,當我們使用冰敷時,可以利用彈性繃帶把冰敷包包在受傷處並施以壓力,讓受傷處不要繼續腫脹。

Elevation
''抬高" 是指將受傷肢體抬高,所謂''水往低處流'',當我們的組織受傷腫脹後,會影響血液循環,若下肢長時間位於低處,會讓血液不易回流,造成下肢更加腫脹,因此,我們會鼓勵傷者在平躺時在腳踝下方墊枕頭,讓血液可以因重力的關係回流近端,同時我們還可以搭配腳踝的幫浦運動(ankle pumping exercise),可以讓腫脹的情形更進一步改善。
最後給大家重點整理一下,腳踝扭傷的急性期處理原則是保護(Protect)、適當負重(Optimal loading)、冰敷(Ice)、壓迫(Compression)、抬高(Elevation),其中與過去不同的觀念是休息期間仍需要適當的活動及承重,可以促進受傷組織的癒合,防止關節與肌肉的僵硬,預防肌肉萎縮造成功能回復的延遲。有好的急性期處理,對未來的預後有決定性的影響,希望大家別輕忽踝關節扭傷,若沒好好處理可是會習慣性的扭傷,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及運動場上的表現喔!

留言